同輩壓力來自物質、行為方式、學習等多個方面。圖/CFP
  【名詞解釋】
  同輩壓力
  因害怕被同伴排擠而放棄自我做出順應別人的選擇。現在這一概念還包括同輩(即與自己年齡、地位、所處環境相似的人)取得的成就所帶給自己的心理壓力。尤其在青少年中,來自同輩的壓力很難避免。同輩壓力的負面影響在於年輕人通常會對不屬於他們團體中的人持否定態度。但同輩壓力也會有積極作用。
  在青少年時期,同輩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日趨重要,甚至會逐漸超過父母、老師對其的影響。每個孩子都會在成長過程中,面對著或多或少的同輩壓力。而與成人相比,青少年的控制能力較差,其身心發展特點使他們更容易在同輩壓力之下妥協。
  教育專家認為,青少年面對同輩壓力而出現問題時,其根源更多在於家長沒有做好言傳身教,沒有從小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家長應該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同輩壓力,並通過合理的方式為孩子進行疏解。
  青少年時期易受同輩壓力影響
  最近,劉女士發現上初一的兒子平平一直悶悶不樂,但對原因卻一直緘口不言。在劉女士的再三追問下,平平終於說出了讓自己感到苦惱的事情:原來平平長得胖胖的,性格非常隨和、活潑,和他比較要好的幾個男同學就經常開他的玩笑,有時捏捏他的臉蛋,有時會要求他做一些滑稽的動作。開始平平覺得能逗得大家開心,自己也很得意,但慢慢地他發現同伴的行為開始有些變味兒了,更像是對他的嘲笑,而他也不願意再這樣取悅別人。可當他不這樣做時,同伴們似乎就不願意再和他玩了。為了不失去這些朋友,平平只好像往常一樣搞些逗樂的把戲,錶面上也樂呵呵,但心裡很痛苦,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平平所遭遇的就是“同輩壓力”,有專家將其解釋為因害怕被同伴排擠而放棄自我,順應別人的選擇。很多孩子可能都有類似的經歷,比如因為同伴們都喜歡某個明星,自己不喜歡也要表現出喜歡;再比如自己很喜歡某件衣服,但因為同伴們都說難看,以後再也不穿了。而在當下,對“同輩壓力”的解釋會更寬泛,如青少年之間的攀比等帶來的心理壓力也可以稱作同輩壓力。
  “同輩壓力,就是來自於同輩(而非長輩)的精神上的壓迫感和緊張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洪明指出,青少年的價值觀正在形成之中,很容易搖擺不定,他們往往具有從眾、模仿的心理。而且在青少年時期,同輩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家長和老師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因此青少年較易被同輩壓力所左右,尤其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更愛面子。
  同輩壓力可能來自物質、身體等多方面
  “這種壓迫和不安的感覺可能會來自物質、行為方式、身體、學習等多個方面。”洪明解釋,如物質方面,調研發現青少年也會互相比房比車比手機等;如行為方式方面,青少年會受到同伴中流行文化的影響;如學習方面,所謂的後進生會有更大的壓力;再如身體方面,一些容貌、肢体有缺憾的孩子可能會遭受到同伴的歧視。
  北師大亞太實驗學校教育處副主任趙彬認為,相關現象在小學高年級會出現一些苗頭。“的確,對學齡後孩子來講,同伴關係日漸成為最重要的關係,在與同伴相處中,他們會有一些自尊心、虛榮心,尤其男孩子會要求一些物質上的東西,比如好的手機、山地車等等。”
  雖然,很多青少年的問題行為比如抽煙、喝酒等,不少都是在同輩壓力之下被迫做出的選擇。同輩壓力帶給孩子的影響並非完全是負面影響,比如在一個優秀的群體當中,孩子在壓力之下可能會變得更好。
  本版採寫 新京報記者 孔悅
  ■ 抗“壓”指南
  √ 正確看待同輩壓力
  家長首先要正確看待這件事,同輩壓力對孩子來講是很正常的,就像空氣中也存在壓力一樣,有時孩子也會因此而得到成長。
  (胡萍,兒童教育專家)
  √ 引導孩子完成自我構建
  孩子在同輩壓力之下選擇妥協,一個重要原因是孩子的自我構建沒有做好,所以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要解決這個問題,家長的言行、看法很重要,因為孩子都是被熏陶出來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他。”
  我會教給孩子如何應對這種壓力,“兒子上三年級時,幾個孩子把墨水弄到了本子上,老師問是誰弄的,那幾個孩子都說不知道是誰,並強調不是自己乾的。當老師問到我兒子時,因為怕那幾個孩子打他,就選擇了沉默。老師於是認定是我兒子乾的。兒子覺得很委屈,但拍挨打就沒有反駁。我想這就是一種同輩壓力吧。在那個集體撒謊的壓力中,孩子選擇了沉默。後來孩子向我求助,我對他說,說謊肯定不對,你怕挨打沒有說話,但你沒有說謊,這是底線。”
  (胡萍,兒童教育專家)
  × 給孩子間接施加“同輩壓力”
  一些孩子的“同輩壓力”是家長間接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比如鄰居家的孩子練到了鋼琴九級,家長也不管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特長或者是否願意,也要讓孩子練鋼琴,或者朋友家孩子學習好,就也要讓孩子去上補習班,家長這種粗暴的行為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我們常說,在孩子18歲以前更需被教育的是家長。
  (岳文昊,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心理咨詢師)
  × 不忍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在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審美、財富觀念時,要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物質要求時,心疼孩子而不願拒絕,打腫臉充胖子,這對孩子是沒有益處的。此外,家長也需要註意孩子的交往人群,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朋友觀。
  (趙彬,北師大亞太實驗學校教育處副主任)  (原標題:和孩子一起面對“同輩壓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e91xejpm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